最近遇到一个小需求,就是在网页前端实现点击视频播放的同时,实现视频最大化,简单学习一下。
技术原理
网页前端实现点击视频播放的同时,实现视频最大化的技术原理如下:
- 捕捉点击视频播放的事件,在该事件中执行视频最大化方法
技术实现
1 | <!doctype html> |
参考链接
- 深入理解HTML5视频标签:掌握全方位的播放控制和交互技巧,by 未闻花名_review.
最近遇到一个小需求,就是在网页前端实现点击视频播放的同时,实现视频最大化,简单学习一下。
网页前端实现点击视频播放的同时,实现视频最大化的技术原理如下:
1 | <!doctype html> |
最近遇到一个小需求,就是在网页前端实现图片自动轮播,简单学习一下。
网页前端实现图片自动轮播的技巧如下:
1 | <!DOCTYPE html> |
C语言中的位域(Bit-fields)可以用于对结构体成员进行位级别的控制和优化。在一些应用中,比如网络协议,经常会涉及对数据的某些比特位进行操作,尽管可以使用位的相关运算,但是C语言提供了位域用以支持对一个字节的某几个位进行访问,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。
位域不同于一般的结构体成员,它以位为单位来定义成员的长度,因此在结构体中定义位域时,必须要指明位域成员所需要占用的二进制位数。
1 | struct MsgHeader { |
由于位域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成员,因此一般结构体成员的引用方法同样适用于位域成员。不过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位域成员存储是以二进制位作为单位的,而内存的最小寻址单元是字节,所以不能直接引用位域成员的地址。
结构体内位域成员在大小端系统上的内存分配规则如下:
项目采购管理过程围绕合同进行,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过程了合同生命周期。
按项目范围分:
按项目付款方式划分:
工程验收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预验收、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三个阶段。在预验收阶段,施工单位需要自查自纠,确保工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。初步验收则是在预验收的基础上,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、监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,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。最终验收是在初步验收合格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,确认工程无重大问题后进行的正式验收。
有幸作为专家参加一个合同的最终验收,记录一下最终验收的具体流程:
记录学习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名词含义,方便理解。
1956年夏天,计算机科学家约翰·麦卡锡(John McCarthy)首次提出”人工智能”(AI)这个概念。
人工智能指的是,通过软件和硬件,来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。它的研究对象,就是在机器上模拟人类智能。
早期,人工智能研究分成两个阵营。
第一个阵营是规则式(rule-based)方法,又称专家系统(expert systems),指的是人类写好一系列逻辑规则,来教导计算机如何思考。
可想而知,对于复杂的、大规模的现实问题,很难写出完备的、明确的规则。所以,这种方法的进展一直很有限。
第二个阵营就是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,指的是没有预置的规则,只是把材料提供给计算机,让机器通过自我学习,自己发现规则,给出结果。
神经网络(neural network)是机器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。
神经网络就是在机器上模拟人脑的结构,构建类似生物神经元的计算网络来处理信息。
一个计算节点就是一个神经元,大量的计算节点组成网络,进行协同计算。
神经网络需要极大的算力,以及海量的训练材料。以前,这是难以做到的,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,就陷入了停滞,长期没有进展。
深度学习是神经网络的一种实现方法,在20世纪80年代由杰弗里·辛顿提出。它让神经网络研究重新复活。
深度学习是一种让多层神经元可以进行有效计算的方法,大大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性能。”深度学习”这个名字,就是比喻多层神经元的自主学习过程。
多层神经元包括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,它们之间有很多中间层(又称隐藏层)。以前,计算机算力有限,只能支撑一两个中间层,深度学习使得我们可以构建成千上万个中间层的网络,具有极大的”深度”。
早些年,深度学习用到的方法是卷积神经网络(CNN)和循环神经网络(RNN)。
2017年,谷歌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处理方法,叫做 Transformer(转换器)。
Transformer 不同于以前的方法,不再一个个处理输入的单词,而是一次性处理整个输入,对每个词分配不同的权重。
这种方法直接导致了2022年 ChatGPT 和后来无数生成式 AI 模型的诞生,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目前的主流方法。
由于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需要一次性处理整个输入,所以都有”上下文大小”这个指标,指的是一次可以处理的最大输入。
比如,GPT-4 Turbo 的上下文是 128k 个 Token,相当于一次性读取超过300页的文本。上下文越大,模型能够考虑的信息就越多,生成的回答也就越相关和连贯,相应地,所需要的算力也就越多。
Token,也称为标记或词元,是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基本单元。它通常代表一个单词、标点符号或一个特定的符号序列。Token是文本的基本组成单元,用于表示文本中的有意义的语言元素。例如,“Hello, world!”这个句子可以被划分为多个Token:“Hello”、“,”、“world”和“!”。
深度学习成为当今显学的主要原因是性能优越。实际上深度学习的基础技术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,那为什么最近十多年深度学习才开始火热?这主要是制约深度学习的两大因素:大数据集和高性能硬件在十多年前才达到深度学习的门槛。大数据集使深度学习能够充分的进行训练,而高性能硬件如CPU和GPU使深度学习的训练速度以指数级提升。
反射是指在程序运行时,动态获取类或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。这种语言的反射机制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的通用性和便利性。但遗憾的是,当前C++标准不支持反射机制。
三层架构是软件架构中常用的架构,它从上往下分为表示层、业务逻辑层、数据访问层。下面重点介绍 C++ 程序的数据访问层设计。
在计算机软件中,数据访问对象(data access object,DAO)是为某种类型的数据库或其他持久性机制提供一个抽象接口的对象。通过映射应用程序对持久层的调用,DAO 提供一些特定的数据操作,而无需暴露数据库细节。这种隔离支持单一功能原则。
数据访问对象模式(Data Access Object Pattern)或 DAO 模式用于把低级的数据访问 API 或操作从高级的业务服务中分离出来。
数据访问对象模式的参与者主要有:
C++ 中主流的 ORM 框架有以下几个:
其中,LiteSQL 和 ODB 不依赖于特定的框架,而 QxOrm 依赖于 Qt,Wt::Dbo 依赖于 Wt。由于使用QT进行开发,最终决定使用QxOrm。本想使用QDB,但是在QT上开发太麻烦。
注解是JDK1.5版本开始引入的一个特性,用于对代码进行说明,可以对包、类、接口、字段、方法参数、局部变量等进行注解。它是框架学习和设计者必须掌握的基础。
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四方面:
生成文档,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生成javadoc文档。
编译检查,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让编译器在编译期间进行检查验证。
编译时动态处理,编译时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,例如动态生成代码。
运行时动态处理,运行时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,例如使用反射注入实例。
注解的常见分类:
Java自带的标准注解,包括@Override、@Deprecated和@SuppressWarnings,分别用于标明重写某个方法、标明某个类或方法过时、标明要忽略的警告,用这些注解标明后编译器就会进行检查。
元注解,元注解是用于定义注解的注解,包括@Retention、@Target、@Inherited、@Documented,@Retention用于标明注解被保留的阶段,@Target用于标明注解使用的范围,@Inherited用于标明注解可继承,@Documented用于标明是否生成javadoc文档。
自定义注解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注解,并可用元注解对自定义注解进行注解。
IntelliJ IDEA是一种商业化销售的Java集成开发环境(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,IDE)工具软件,由JetBrains软件公司(前称为IntelliJ)开发,提供Apache 2.0开放式授权的社区版本以及专有软件的商业版本,开发者可选择其所需来下载使用。
请参考:
请参考:
项目对象模型 (POM) 是 Maven 中的基本工作单元。它是一个 XML 文件,包含有关项目的信息以及 Maven 用于构建项目的配置详细信息。它包含大多数项目的默认值。例如,构建目录为target;源目录为src/main/java;测试源目录为src/test/java;等等。执行任务或目标时,Maven 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POM。它读取 POM,获取所需的配置信息,然后执行目标。
1 | <project> |
必填项标签:
其他重要标签:
modules 标签用于声明当前 Maven 项目包含的模块子项目,每个子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 Maven 项目,具有自己的 pom.xml 文件,可以进行独立构建和测试。在父项目的 pom.xml 文件中,使用 标签来列出所有子项目的名称。
1 | <project> |
parent 标签用于声明当前 Maven 项目的父项目,它可以将若干个 Maven 项目组织成一个整体,指定版本号,插件版本号等,便于管理和维护,在一个 Maven 项目中,使用标签来引用父项目。
1 | 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 |
properties 严格来说,并不一定是项目本身的信息,而是人为设置的属性或者说宏,这个标签用来定义和管理项目中所需要的属性,其作用有以下几个:
(1) 统一管理项目中的常用属性,比如版本号、路径、插件版本等,方便统一修改和管理。
(2) 可以在配置过程中使用 ${…}占位符引用这些属性,使得配置更加灵活和便捷。
(3) 避免硬编码,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
1 | <project> |
与项目的依赖列表相关的标签最外层由 dependencies 来囊括,内部包含了各种具体的依赖 dependency,该标签用于指定一个依赖项,它包含以下几个子标签:
其中的
我们还能在pom文件中支持指定Maven仓库,即使用 repositories 和 repository 标签,repository 用于指定一个Maven仓库。
项目的构建配置信息,包括编译器版本、插件列表、源代码目录等。
具体请参考: